2012-11-19

鄧惠文:嚴厲跟慈愛要差別很大

小朋友從小一直這樣跟媽媽相處上來,所以小朋友其實他會去感覺如果他不照妳的意思做的話,最可怕會怎麼樣?然後照妳的意思的話,最好的獎賞會是什麼?如果說妳這兩個之間不夠遠的話,小孩子就會覺得都一樣。所以基本上妳在這「獎勵」跟「懲罰」中間的距離差別要很大。

那要很大的方式,就是媽媽要保持一個距離感、要有一個空間。不是說媽媽不要理小孩的距離感,而是比如說媽媽在教小孩寫功課〔比如說寫ㄕㄢ〕,每一個細節她那個錯誤還沒有完全形成的時候,媽媽就在糾正了,那這個當然牽涉到前因後果。也許妳要讓她真的照那樣寫,然後寫過一次之後她真的發生什麼後果、去學校被老師懲罰、或者說她考試不會、或者她要唸拼音拼不出來的時候,她自己感到羞愧或什麼,回到家後她很明確的知道有這樣子的後果,媽媽再去訂正或是加強說『如果妳繼續這樣做,妳明天或下次,妳又會在全班同學面前丟臉,那妳要不要?』就是要用這種小孩子可以理解、思考的東西

在小孩子都還沒有跌倒之前就跟她說妳那樣子會跌倒,然後小孩子她就永遠沒痛過,所以她其實是不知道。

有關於情緒上面的張力,在陪小孩做功課時,妳跟小孩說:『妳不可以怎樣...妳不可以怎樣...』然後講完自己還可以很高興的看手機、看報紙,其實小朋友就會覺得妳在演戲,所以她不會怕。

〔此段請自行看鄧醫師演虎媽〕所以那種很嚴厲的媽媽或是虎媽,應該是看著她然後說:『我剛剛有沒有跟妳說ㄕ跟ㄢ要一起寫完?我有沒有跟妳說?』那小孩子就會說:『有啊!可是...』然後妳就聽,等她講完之後妳就說:『我有說對不對?』然後妳就走開,走開之後妳可以把房門鎖起來,然後(恢復平常輕鬆的言行)打電話跟朋友聊天,可是小孩子來敲門說:『媽!寫好了。』開房門前媽媽的表情恢復正經的表情說:『寫好了嗎?這個ㄕ跟ㄢ是有一起寫的嗎?為什麼所有的ㄕ都比較黑,ㄢ都比較淺呢?妳確定是有一起寫的嗎?妳覺得媽媽不知道妳是先寫ㄕ的嗎?』要讓小孩子會怕,怕一次之後,妳跟她說:『妳要不要好好寫?妳應該是一個可以更正錯誤的小孩子吧?』然後她就去把它寫好,寫好之後妳就看著她非常高興的說:『媽媽就知道妳是個好孩子!』然後她就會非常的高興。

妳那個距離〔嚴厲跟慈愛〕要差別很大,不然小孩子太清楚〔媽媽會怎樣〕了,媽媽還能看報紙、玩手機,小孩就會覺得媽媽根本也不會生氣。

後來牽扯到夫妻之間的事情就更糟糕了,因為小孩子不是說要看好戲,小孩子現在還要煩惱他不但字寫不好,他還要煩惱他的爸媽等一下會不會怎麼樣?所以這個小孩子的情緒是在寫功課的時候,被媽媽吵到完全沒有辦法克服他的困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zmuQ1MqEa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