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1

鄧惠文:認識自己很重要

【認識自己很重要】

首先,每個人在探索自己的時候,都會挖出不堪的東西。每個人都是如此。

首先,去探索自己,一開始的過程中,都會挖出很多不堪的東西。每個人都是如此。那即使我們在專業的成長歷程中,在多年前我自己在探索我自己的時候,我也跟你一樣經歷過一樣的過程。或者我現在在帶著我的學生,大家也都在經歷一樣的過程。

回頭去看,其實不是你探索之後,那些痛苦才跑出來,然後…因為這樣似乎是說如果我不要開啟這些我就不會經歷這些痛苦那我到底要不要探索。如果再走得更前面一點,然後你回頭去看,我相信我們可能會發現,那個點已經到了不得不探索的時候。所以在那個點上,你才會讓自己去選擇心靈探索的東西、心靈探索的書籍。或者說不覺得那些東西源源不絕的跑出來。其實在我們個人成長的裡面,是有那樣的時間點,壓都壓不住,到那個時候,就會自己去找那樣的東西,所以這是我回答你的第一個部分。

既然已經在這條路上,就很難去想說如何再去把它蓋回去。因為我們要相信自我有成長的動力,那些東西是自己要跑出來的,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才開始去追隨這條路。

那第二個部分是說反撲喔,我想這可能是在所謂的初期。等到自己可以被整合更好的時候,你甚至不會想要去對周圍的人做反撲。因為我們會看到,很多的東西都源自自己裡面。例如我們會想到我們個性裡面是跟媽媽小時候相處得來的。在裡解的初期,我們會很想去跟媽媽-如果媽媽還在的話-會很想跟媽媽說,其實你知不知道當初那樣那樣那樣,讓我現在變成怎樣怎樣怎樣,請不要再繼續怎樣了,不然我就會怎樣。

可是,這些過程,我的經驗是十之八九都徒勞無功。因為周圍的人也會有他自己的課題,基本上他們不太可能會容納我們要他去改變,如果我們要去做一個更進一步的工作,就是去清理自己的內在,我們必須清理到說──我擁有那樣的成長過程,造成了某一些困難。但是我現在要再成長,也就是說榮格說的人生以後中期的再成長。我並不要再依賴(期待對方)那個人改變了。也就是說,我可以忍受周圍的人一樣我行我素,我可不可以先對我自己先做一個改變,自己先消化外面來的刺激?

那我這樣說,並不是認為這個非常容易。這個是要進行很久很久的自我探索之後,經過很多的失望,有點像一個放下,也有點像一個接受。開始,我所謂的放下是不再期待周圍的人要改變我們才會好,但是它又是一個很積極的力量,就是說我並不是對周圍的人心灰意冷喔,而是我相信,我先改變我自己,以後我可以帶動你──把那個順序反過來。

【兩人之間的認知】

陳先生:(太太不喜歡親戚來住家裡幾天)...為什麼我太太會這樣?

心理諮商:如果我接到一個這樣子的問題。我第一個會先想詢問陳先生跟陳太太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的話,我們會先問說,他們彼此怎麼認知這件事。所以我們剛才就聽到,先生可能認為說為甚麼太太會這麼的不能接受,那太太到底有甚麼樣的困難?那我們就會想聽聽太太的看法是甚麼。太太可能會說很多種看法,例如在我的經驗裡面,有些太太會覺得,我不需要空間有這些人,或者說並沒有那麼想跟那些人相處。我的時間可能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在兩個人討論的時候,可能就會發現觀點的差異,就是夫妻之間最常看到的。例如說,對先生說家人來,對先生而言可能沒有那麼的有壓力,可是對太太而言,這些親人不是自己本來的親人,婚姻前的親人,所以她沒有跟先生一樣那麼熟,所以她可能就會覺得比較有壓力。那在這樣的狀況下,通常會牽扯到是不是會有一方會預設某些事情是應該的,例如對太太而言她可能會預設說,我應該有自己的空間,那這件事先生有沒有共識,還是先生認為家庭就是應該開放給家人,偶爾才來一下。這個就是差異,或者對先生而言,你已經嫁進來了我家了,所以我的家人就是妳的家人,沒有在分你我的,那就是我們的家人啊,為什麼我們會不接受呢。有了這個觀點的差異之後,一個心理諮商,或者兩位想要自己去協調的話,必須站在這個差異點,去理解對方的立場。然後再問問自己,為什麼堅持自己的立場?這也是我們心理諮商工作中,要進行最久的一個階段。

那再進到更深層的部分,通常就會看到,其實,內心是有恐懼的。大部分看起來,很劇烈的抗拒事情的人,內心都有某些恐懼。像我會猜類似的個案,我不是特別講陳先生,因為我不是很清楚你跟太太的細節。我類似的個案看到的是,或許太太的內心對於這個其它親人來訪,到底別人對自己看法怎麼樣,覺得親人對自己的評價怎麼樣,她不是那麼的有把握。那是說她跟人相處,她自己的完美性,她自己要做到怎麼樣給人家看,因此這些都牽涉到一個人,還有家有甚麼樣程度的隱私。她跟人之間要有甚麼樣的距離。這些對某些人是很重要。

可是對某些人而言,她的恐懼是如果你不願意跟我一起去做某些重要的事,例如,我的家人是我重要的事,那是不是我沒有辦法裡解你分享的東西。這可能是不能分割或不夠一提。夫妻怎麼可以不夠一提呢?如果我們要去深度處理,我們就必須要各自己討論恐懼的來源,甚至是一開始只是談你怎麼不能接受我的家人來住,最後太太可能談到的是她小時候成長的經驗。這樣一個過程,通通釐清楚了之後,妳們才有辦法決定怎麼做。所以這不是一個單方面可以去說誰有甚麼問題,而是說兩個人在溝通上,顯然沒有溝通到內在的感覺。這是我的看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