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3

鄧惠文:關於『分手後,味道的記憶』

20130810 發現心關係小筆記 (回答call in觀眾的問題)

※關於『分手後,味道的記憶』

很多時候,過去留下的愛的味道是會開啟我們跟未來的人的緣份或是開端,我覺得那個是不可能完全清除的,因為那是你的生命,然後你就是對著那些味道、那些東西有了感官、有了記憶的連結。

理想的話我也會想把這些東西通通都清除掉,可是我覺得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自己所學到的是如果這些過去的記憶就像影子一樣幫我連結了新的人,那如果有一個新的人真的讓我感到有共鳴的話,我想做的是非常的珍惜他,而我珍惜他的方式是盡力去認識現在的他,然後把過去的影子只當做是個橋樑,你過了橋然後到了新的地方,你們就要重新開始看看適不適合在一起,然後如何是對他好、如何是對你好。

如果說這只是過去的影子,那麼被影子籠罩的未來是侷限的,你們就應該互道珍重再見,然後讓彼此自由。這樣幾次之後,這個味道純粹是在你記憶的圖書館讓你可以翻閱,而不會束縛。

鄧惠文:一杯咖啡

Text/鄧惠文 八月號《美麗佳人》
http://www.marieclaire.com.tw/lovesex/column/view/11045
伴侶之間,只要有幾次誠心表達但卻被對方挫傷的經驗,就可能讓一個人失去坦誠表達的勇氣,無法說出任何會暴露自己弱點的話。

有一天,密斯特下班回家。太太蜜絲開心地迎接他:「今天買到一種極品咖啡,你應該會喜歡!」,並且立刻動手沖泡。密斯特說:「妳喝就好,我下班前才喝了一大杯咖啡」。蜜絲喝了幾口。「真的很棒耶!不然你喝一點點,嚐味道就好?」密斯特喝了兩口。「真的!很香,口感很特別!」之後他們愉快地用餐,看電視,洗澡。一切都很順利。

夜間,蜜絲發現密斯特輾轉難眠,她問:「怎麼 ,睡不著嗎?」密斯特:「咖啡喝太多了。」蜜絲聽了,心裡很不舒服。她覺得密斯特在生她的氣,抱怨她晚上的咖啡。她覺得很委屈,大老遠跑到朋友推薦的店為他挑咖啡,真是好心沒好報。一會兒,密斯特終於睡著了,而蜜絲卻因生氣而無法成眠。愈想愈氣,她決定把老公吵醒,好好理論一番。聽完蜜絲的想法,密斯特無奈地說:「我指的是下午不該喝那杯咖啡!我認為問題是下午那杯,跟妳沒有關係,我完全沒有怪妳的意思啊!」蜜絲:「不是因為我晚上強迫你喝的那杯嗎?」密斯特:「妳泡的那杯,我只喝了兩口!能有多少咖啡因?就算妳晚上沒有讓我喝任何一滴,下午的也足以讓我睡不著了。我很喜歡妳幫我買咖啡啊!為什麼妳老是認為我在對妳生氣?」幸好密斯特能夠耐心而清楚地說明,不然可能會一直吵到天亮。他們關上燈,安心地睡了。

每一對共享生活的伴侶,都可能發生這樣的摩擦。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伴侶都能順利化解衝突。密斯特和蜜絲夫婦,為了彼此的深層瞭解已經投入過大量的時間和心力,所以才能在小摩擦發生時,順利地掌握問題點,有效地開啟溝通,他們正在面對和處理的問題有好幾個層次。在最表面的層次,雙方必須願意、也能夠說出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例如「我覺得好心沒好報」「我喜歡妳幫我買咖啡」「我認為妳沒有錯」等等。別以為這個「願意」很簡單!伴侶之間,只要有幾次誠心表達但卻被對方挫傷的經驗,就可能讓一個人失去坦誠表達的勇氣,無法說出任何會暴露自己弱點的話。

有過一段時間,他們的關係很糟。蜜絲非常在意丈夫是否對她處理事物的方式感到滿意,因此,一方面她努力地想要讓密斯特開心,隨時觀察他可能需要甚麼,例如,稀有的咖啡!但,另一方面,如此在意、如此努力,也使她變得更加敏感,難以承受密斯特任何的批評。或者,有些時候,因為很累,或是自己的需求不被滿足,蜜絲也會感到憤怒:「我竟然為老公做了這麼多事!那他為我做了多少?他配合過我嗎?」於是,不知不覺地拿著放大鏡檢視密斯特,當然也就會找出些瑕疵──畢竟兩個人擁有兩個心智,不可能永遠一致。一旦找到丈夫某個「忘恩負義」的證據時,就準備大吵一架。而那時期的密斯特,也有他的矛盾。他自覺是個隨和的人,通常甚麼都說好,以免麻煩別人。他本性不太會讚美別人,認為那不是男子氣概。對於太太努力討好他的種種行為,他當然知道是該感恩的好事,但卻也覺得有種被強索讚美的壓力。他自己並沒有發現,有時候他故意不去讚美太太做的事,其實是不想鼓勵她做得更多…,因為,當她愈做愈多,就更容易指責他做得比較少!

伴侶心態(Couple State of Mind)

處於這樣的動力關係中,蜜絲扮演照顧、服務、期待回饋、而常常失望的角色,密斯特則扮演被動、接受、不知感恩、相對冷漠的角色。兩個人都覺得不開心。在他們各自的眼中,都覺得對方不欣賞自己,「你眼中的我是不好的!」。如果倆人能夠跳出關係中自己的位置,看看彼此如何互為因果,除了思考伴侶為什麼會對我們做出不理想的事,也能觀察自己是否做了甚麼,才會一同導致那討厭的結果,然後嚐試一起調整,找出更好的配合方式。

鄧惠文:陪另一半面對心底的傷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1801&page=1

當我剛從國外受訓回來,深深贊同「人結婚後應該要跟原生家庭脫離」的說法。不過在台灣跟很多夫妻工作後發現,我們的文化應該要對這個想法有一些不同的理解和運用。
假設今天是先生的原生家庭有點問題,他覺得自己不受疼愛、父母比較疼哥哥或弟弟,所以婚後他會有意無意想拉太太或小孩,去扳回他在父母心中得不到的。比方他媽媽一向疼哥哥——學歷比他高、收入比他好,可是哥哥娶了非常高傲的嫂嫂;他娶的是比較活潑善良的太太,於是會一直要太太每週去跟他的父母一起買菜、逛大賣場、負責煮年夜飯及善後,製造相處機會。太太不懂為什麼先生做這種要求,而嫂嫂都不用這樣。太太抓狂罵先生,先生說:「不然我跟你一起洗碗好了。」這下換婆婆出來罵,質疑「為什麼媳婦要兒子洗碗」,最後夫妻吵架。
開不了口,才讓另一半代打
這時大家不要以為先生會坐下來拉著太太的手說:「從小我都得不到媽媽的疼愛,所以現在有了你,想借助你的幫忙,夫妻合體可以贏過哥哥。」沒有老公會這樣跟太太講的。婚姻諮商常常做到這步就卡住了,因為很多太太都說:「要是老公承認,就說想討好你媽,你做不到但是要我幫忙,不就好了!」原生家庭帶來的問題已經造成先生內在很大的痛苦跟自卑,可是大部分先生不容許自己遜到要找女人來得回爸媽的關愛。
還有一種是先生沒辦法開口跟自己父母溝通,把老婆拉進來表達他的愛恨情仇。有一種先生會故意擋著老婆不去幫媽媽做事;也有老公對父母唯唯諾諾,挨罵了不講話,後來婆媳衝突對罵,其實太太罵媽媽的話,字字句句就是先生一直想講、但是講不出來的。
若是大家覺得你跟先生的原生家庭之間有些困難,可是為什麼先生都不體諒、不幫忙?退一步想,會不會他跟自己原生家庭有心結?如果現在把這篇文章拿給先生看可以解決嗎?
不,他一定會抗拒。我們必須去消化這件事,之後慢慢跟他談,這時切忌在傷口上灑鹽。不要再說:「你哥哥、嫂嫂都不用去送水果,你媽還不是給他們買新車、付房子的頭期款,那我們做成這樣,你媽有對我們比較好嗎?」不要說中他一輩子的惡夢,他的傷口被灑鹽一定會很激動,然後罵太太愛比較,其實他心裡比太太還愛比。
心疼,才緊縮另一半的付出
為什麼要拉著另一半不要對原生家庭過度討好,其實是在心疼另一半。這時太太要給予溫和的肯定:「你這麼孝順爸媽,我很感動,你怎麼看哥哥跟嫂嫂?」引導他去探索自己內心的遺憾,然後一定要讓他知道你很願意幫忙,你也不願意他吃虧。有時太太是看到手足間的情結,想要保護先生。接下來,你們可以找些比較有效、正向的方式跟父母建立關係,而不是盲目跟兄弟姊妹比較付出。
還有現在岳婿關係密切,太太有時常覺得先生很小氣——叫她不要再管娘家的事。比方先生感覺岳母對太太一直有種過度控制,太太跟媽媽吵架,可是放不下、又回去管,管了之後又被媽媽控制。太太回來哭,要先生安慰,先生覺得是岳母虐待太太,太太又回來虐待他。所以先生說:「不准再去管你弟弟的事,或是你爸媽的事!」
不過奇怪的是,太太會覺得自己好可憐、好委屈,娘家那麼多事情,先生卻這麼小氣,不讓她拿資源、拿錢回娘家。可是太太請退一步想:你先生真的那麼小氣嗎?可能真的有小氣先生,但比例應該不大。會不會是因為太太在表達對父母的情緒時太誇張了,嘴巴說「好氣」,但哭完就沒事,第二天又打電話聊天和好;但是先生只聽到前晚你跟你媽講電話吵架的話。若是太太希望先生支持自己對娘家的付出,最好不要把自己的委屈全面讓先生看到,有時要平衡報導,表示你在付出時覺得很踏實。
夫妻有共享的資源,不管是賺進來的錢或夫妻的情緒量,都是要打造家庭、分給小孩的資源。
這個資源是定量、有限度的,所以當有一個人拿去外面用,另外一個人都有權檢查。這個權,不是「可不可以拿錢回原生家庭」,而是心理上,我們要一起過一輩子、又有小孩,我們能夠容許這麼多資源,流回婆家、岳家與親戚朋友嗎?所以當你的配偶開始在緊縮這個出口,不允許資源一直流出去的時候,通常要停下來回頭看看,自己是不是過度流出,逼使另一半要來做看管、緊縮檢查的工作?下一期我們將會再談「太過完美」的原生家庭會帶來哪些問題。(採訪整理∣李宜蓁;錄音整理∣余佩雯)

2013-03-02

鄧惠文:修復只有靠自己,沒有所謂的奇蹟

【修復只有靠自己,沒有所謂的奇蹟】 于:可不可以多講一下多感型的人會把親情當愛情? 胡:其實不光是多感型,每一型的人都因為在童年找不到某一份滿足,所以我們才會形成某種人格。 于:所以九型人格不是天生的? 胡:其實人格形成三個部份: 1)靈魂的選擇,就是天生的氣質 2)一定跟父母的DNA有關 3)成長的環境 于:靈魂的選擇我們沒辦法去處理、父母我們也辦法選擇,那只能從成長的過程去找。 胡:成長的過程一定要靠父母的幫忙,建立一個比較健康的環境,就是父母要想辦法展現自己人格裡面一些正向的東西,讓小孩去學習成長。 于:那環境的傷害造成我們人格黑暗的話,我們怎麼去修復?我們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因為我們不可能去找靈魂。 鄧:只能靠自己的力量,這整個都是要靠自己的力量。 胡:但是有個源頭,先往父母跟家庭的關係去找。 于:有一次做催眠,我是在搭火車,催眠師要我看看外面有什麼,我說我不想知道,我這一世到這裡就好,我不想知道可以嗎?我自己拒絕。然後再去另外一世,那一世我在天堂,而且身心自在。

我的意思是說,我在那一世(在火車裡)的時候就是抗拒不想看。

靠自己修復,我們回頭看時會卡住、會遇到牆,就不願意在往下看,妳們一直強調往自己內在裡面去看是很辛苦的,所以把錯投射到別人身上是比較容易的嗎?

鄧:容易,但是那個容易也會讓問題繼續打結!所以有些人他把錯一直投射在別人身上,他就解決問題、過了一生,他也不會覺得太痛苦,是他旁邊的人痛苦,對不對?

可是有一種人是連把錯投在旁邊的人身上,問題都還不能解決,這種人可能會進入一種心靈療癒的領域來求助。但是,我們的工作基本上10個來求助的人,大概只有1個是要面對自己的,9個他其實是希望一種神話般的解決方式,然後你告訴他要往哪裡看,他就會像美人姐講的不要去看。

催眠是更深的部份,光醒著應該看完的部份他們都不願意看了,更不用講催眠的部份了。所以,很多人都以為說醒著我沒有辦法看、會覺得痛,會問說你有沒辦法催眠我就像麻醉一樣,這樣我就會看懂??沒有那種事! 你醒著的事情要先看完、看懂,才剩下催眠的部份去看要看的事情。

我舉個例子:

有一個女孩子她問說:『我現在想要嫁一個男人,可是這個男人家境很不好,這樣我嫁給他我會很辛苦,我該怎麼辦?』

那這時候我們就會問她:『妳期待的夫妻關係是怎麼樣?』她說:『我期待的夫妻關係是對方一直呵護我、給我很多錢,我愛買什麼就買什麼,他會對我很好...等等。』

那我們告訴她說:『妳認為人世間有這樣的愛情嗎?』她說:『如果沒有,我就不要嫁!』我說:『那如果不要嫁,妳會怎麼樣?』她就說:『妳告訴我要怎麼樣找到這樣的關係就好了?妳不要管我如果沒有要怎麼辦,我不想談沒有要怎麼辦。』

她就是不想看,她事實上也知道她這輩子到35、6歲就只有這個男人了,她也很清楚這個事實,她就是要嫁他,可是她又覺得她不舒服,但她來問妳的時候,她並不是真正去跟妳討論如何改變自自己進入一個平衡的夫妻關係、大家一起努力吃苦,她根本不想談那個,她就希望說妳可不可以像媽媽一樣變出一個把戲來,讓她要的東西都有,她根本不想自己去經歷。

所以這時候不管妳說什麼,她聽到問題的癥結點,就像美人姐說的在火車裡面,治療師叫妳看外面是什麼,她就說:『我不想看那個,我不想看什麼叫平等的夫妻關係,妳難道沒有能力幫我找一個那樣愛我的男人嗎?』那跟她說如果沒有這樣的東西,她就會說:『不管,我一定要那樣的東西』我說:『如果妳一定要找那樣的東西,妳可能要去找祈福的、排八字的、作法的,這個我可能沒辦法幫妳。』她說:『不行不行,我一定要看妳,妳一定要幫我。』

賴著不走,可是也不做任何改變,也不做任何討論,10個裡面大概有8~9個是這樣。

唐:可是她的賴著不走,其實就是一種求助

鄧:但是她的求助,她自己又不開啟,她所謂的求助其實就是停在那裡,她也沒有其他人可以找,所以這個東西要陪她,然後要一直陪、一直磨,磨到她知道說人生沒有這樣的奇蹟,然後她就可以開始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C7AtnVgDK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