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要處理的是給同理心,讓他知道你了解他的感受。如果他委屈,表達說:「好痛、好痛。」我們卻回答說:「不痛、不痛。」對方會感到不被了解,只有哭得更大聲。嬰兒時期的哭聲,代表他發出訊號說他哪裡不舒服;當我們長大之後的哭聲,則是需要人了解他的問題(感受),需要得到安慰,所以我們必須站在對方的立場,先去了解他的感受,說:「你被別人______了,我知道你一定心裡覺得很痛很委屈也很生氣,是不是呢?」以同理心說出對方的感受之後,再帶領對方面對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
請注意,當對方跟讓自己感到委屈的人表達自身的感覺及思想的時候,不是要要求對方道歉,只是要表達自己。因為每個人的生活背景、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同,我們沒辦法要求別人有同樣的回應。但是,如果是對方造成別人難過的根源,我們應該勸導他去跟別人道歉。或許有的人會覺得這樣不公平,為什麼我讓對方難過要跟他道歉,對方讓自己難過就不必跟我道歉?其實,簡單的跟孩子說明,雖然這是不對的行為,對方道歉不道歉是對方的事。如果有人搶劫我們、桶了我們一刀、對我們說謊,難道因為別人這樣做,我們就可以跟著對方這樣做嗎?
改編自:
(如 何 解 決 衝 突) 陳秀芬老師演講
劉宗慧整理
http://homepage18.seed.net.tw/web@1/kid_education/conflict.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