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http://joannechenchinese.blogspot.ca/2009/05/hare-and-turtle.html
龟兔赛跑 Turtle and Hare
兔子是乌龟的好朋友,有一天早上,兔子没有什么事做,就问乌龟说:我们来赛跑,好吗?乌龟也没有什么事做,就说:好,谁先跑到山上的大树下,谁就赢了。 兔子跑得很快,一下子就跑到半山上。乌龟走得很慢,但是他一边唱歌一边运动,觉得很快乐。兔子很快地跑到山上,他想休息一下等他的朋友。乌龟虽然很慢,但是他慢慢地走到山上大树下的时候,兔子并不在那儿。
这个成语故事常被我使用作为教“动词 - 得- 形容词”句型时所举的例子。兔子跑得快,乌龟走得很慢。
Retelling a simple story is a good way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sentence patterns, "Turtle and hare" is a good story for practicing how to use de的 / de得 / de地
de 的
兔子是乌龟的好朋友
兔子的朋友是乌龟
Verb+de 得 +Adj.
Rabbit runs fast. 兔子跑得快;
Turtle walks slow. 乌龟走得很慢。
Sentence with "de 地", 慢慢地,快快地
Rabbit runs over rapidly. 兔子快快地跑过来。
Turtle slowly walk over. 乌龟慢慢地走过来。
2012-08-19
生死有命, 富貴在天
David Beckham's Chinese Tattto
Cursive Chinese Font
Chines proverb: 生死有命, 富貴在天
Pinyin: shēng sǐ yǒu mìng,fù guì zài tiān
Translation: “Life and death have pre-determined appointments; riches and honor are from heaven”.
生死有命,此處之命,講的是時間,指的是生命起承轉結的過程.
"Time", it meant the cycle of a life - the journey from our birth to our last breath.
所以此句原是命有生死之倒裝,用大白話來說,就是生命有開始,就會有結束,時間有限,不是無窮無盡的延續,所以要把握生命,把握當下,積極奮鬥,開創未來,不可浪費時間,飽食終日,做吃飽等死的大米蟲.
This phrase is in reversal form. It meant when there is a beginning for lives, there will also be an end. Everyone's lives has an end; it does not go on endlessly, so [we] need to cherish our time (lives), make use of "now".
富貴在天,義指人生富貴貧賤的際遇,不是操縱在自己的手中,而是由老天爺決定.
It meant our fate of fortune in our lifetime, is not up to us, but rather to the Gods (who are watching over us).
所以承上句,生死有命,意思要人積極進取,而下句的富貴在天,就是有兩面講法,一是不用汲汲營營處心積慮,想方設法要賺大錢,要求大富貴,這個決定權是在老天爺身上,人的德行不夠,老天爺也不會把富貴加諸在你身上.
So the first phrase, 生死有命 (shēng sǐ yǒu mìng), meaning we need to be proactive, whereas the second phrase has two interpretations. One is (we) do not need to overly obsessed to make fortune, or ask to be wealthy. If we try to gain fortune by the means of unethical ways, the Gods (who watches over us) would not bless us with good fortunes, either.
第二種講法就是,你只要認真行事,不求回報,多做善事,多積陰德,老天爺看你不錯,孺子可教,自然會把富貴交給你,你不想要都不行.可謂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作夢都想不到,所以有富貴在天的感嘆!!
The second interpretation is to work with a good ethic with a genuine heart, and the Gods, who are watching over us, will bless us with good fortune.
Cursive Chinese Font
Chines proverb: 生死有命, 富貴在天
Pinyin: shēng sǐ yǒu mìng,fù guì zài tiān
Translation: “Life and death have pre-determined appointments; riches and honor are from heaven”.
生死有命,此處之命,講的是時間,指的是生命起承轉結的過程.
"Time", it meant the cycle of a life - the journey from our birth to our last breath.
所以此句原是命有生死之倒裝,用大白話來說,就是生命有開始,就會有結束,時間有限,不是無窮無盡的延續,所以要把握生命,把握當下,積極奮鬥,開創未來,不可浪費時間,飽食終日,做吃飽等死的大米蟲.
This phrase is in reversal form. It meant when there is a beginning for lives, there will also be an end. Everyone's lives has an end; it does not go on endlessly, so [we] need to cherish our time (lives), make use of "now".
富貴在天,義指人生富貴貧賤的際遇,不是操縱在自己的手中,而是由老天爺決定.
It meant our fate of fortune in our lifetime, is not up to us, but rather to the Gods (who are watching over us).
所以承上句,生死有命,意思要人積極進取,而下句的富貴在天,就是有兩面講法,一是不用汲汲營營處心積慮,想方設法要賺大錢,要求大富貴,這個決定權是在老天爺身上,人的德行不夠,老天爺也不會把富貴加諸在你身上.
So the first phrase, 生死有命 (shēng sǐ yǒu mìng), meaning we need to be proactive, whereas the second phrase has two interpretations. One is (we) do not need to overly obsessed to make fortune, or ask to be wealthy. If we try to gain fortune by the means of unethical ways, the Gods (who watches over us) would not bless us with good fortunes, either.
第二種講法就是,你只要認真行事,不求回報,多做善事,多積陰德,老天爺看你不錯,孺子可教,自然會把富貴交給你,你不想要都不行.可謂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作夢都想不到,所以有富貴在天的感嘆!!
The second interpretation is to work with a good ethic with a genuine heart, and the Gods, who are watching over us, will bless us with good fortune.
2012-08-03
傑克.葛瑞芬:不傷害人的十二種批評方式
【前言】
作者傑克.葛瑞芬擔任企業顧問多年,要告訴你:這年頭想靠跳槽加薪?有點危險,你不該兩年跳槽三次,但留在目前的公司,你才可能兩年加薪三次、知己知彼爭取好職缺。首先你要學會用企業語言說:「我幫公司賺了多少錢?省了多少錢?」
不傷害人的十二種批評方式
具創意的批評比言不由衷的讚美,更有利於和諧關係。當然,讚美別人遠比批評別人容易,可是真正有建設性的批評,往往更有幫助。
讚美別人固然容易,但也要小心可能的弊病:
◎避免流露言不由衷或譏誚嘲諷的樣子,讚美就要全心全意。
◎永遠不要露出紆尊降貴的姿態,或用睥睨的態度與同事、部屬說話。避免說出這種吃驚的話:「這真的是你做的?真讓我跌破眼鏡!」
◎言詞要明確,不要曖昧不清,否則顯得很沒誠意,你要盡可能說得具體。別說: 「這件事你做得太棒了!」改說:「你把週轉時間縮短了半個小時,真是意義重大。」多用動詞與名詞,少用形容詞和副詞。
◎避免讓人感覺你在拍主管馬屁,所以要讚美主管,最好等他有了具體成就時,再向他道賀。
當你覺得需要批評別人時,先深呼吸、暫停一下,開口以前先快速查驗一下現實情況到底為何:
◎所有的批評都應該對事不對人,你可以批評某項議題、專案、行動或結果,可是千萬不要批評某個人的本質、態度或性格。
◎出言批評前,先確定一下眼前狀況是否真的需要批評,問問自己:「這件事真的值得批評嗎?」
◎批評以前,先想清楚眼前情況是否能夠改善或矯正?如果批評也於事無補,乾脆閉嘴。
◎開口批評前,務必先取得別人同意,「你願意聽聽我對這件事的想法嗎?」
◎選擇恰當的時間和地點。千萬不要在他人面前批評任何人,以免引起當事人的尷尬。你可以先和對方約個時間,「約翰,我想和你討論一件事情,你什麼時候有空,可以讓我們坐下來好好談談嗎?」
◎以實質內容佐證批評。批評時忌諱語焉不詳,你要講出具體的問題、事件、行動,「馬克,我希望我們都能更加主動協助顧客。下一次你站在業務前線時,至少要主動向三個顧客提問:『您需要幫忙嗎?』」
◎準備好幾個有用的選擇方案,在你破壞的同時,永遠要建設,「這個方法對我們不管用,因為花費太多時間。我們來試試看別的辦法….」
◎用隨興、友善的口吻,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例如:你必須、你一定要,你可以這麼說:「約翰,我覺得你會發現,直接這樣做的效果比較好。」
◎可能的話,用褒獎來沖淡批評。避免讓對方聽了你的批評後,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你確實解決了前面兩個問題,不過第三個問題還是存在,我們來檢討一下有沒有替代方案。」
◎不要連續砲轟對方,一次只針對一個問題發言。「最重要的是把○○○弄好。一旦這個搞定了,我們就能收拾其他項目。」
◎不要批評完就一走了之,事後你要給予正面回饋,包括讚美、恭賀與感謝,「比爾,謝謝你做的這些改變,效果真的很棒!我們至少提升了二○%的業績。」
◎不要口出威脅或揚言會有可怕後果。這並不表示你應該避免批評某件事可能帶來的後果,也不表示你應該盡量大事化小或粉飾太平。你要做的是保持客觀與就事論事,批評永遠要對事不對人。「我們在某幾個部分仍然有問題,現在大家坐下來討論,把這些問題一個一個解決掉。」
(本文轉載傑克.葛瑞芬新書《最近,你為公司做了什麼》,由大是文化出版)
全文網址: 不傷害人的十二種批評方式 - 最近,你為公司做了什麼 - 全球書選 - udn全球觀察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401867#ixzz22YJ7V9wc Power By udn.com
作者傑克.葛瑞芬擔任企業顧問多年,要告訴你:這年頭想靠跳槽加薪?有點危險,你不該兩年跳槽三次,但留在目前的公司,你才可能兩年加薪三次、知己知彼爭取好職缺。首先你要學會用企業語言說:「我幫公司賺了多少錢?省了多少錢?」
不傷害人的十二種批評方式
具創意的批評比言不由衷的讚美,更有利於和諧關係。當然,讚美別人遠比批評別人容易,可是真正有建設性的批評,往往更有幫助。
讚美別人固然容易,但也要小心可能的弊病:
◎避免流露言不由衷或譏誚嘲諷的樣子,讚美就要全心全意。
◎永遠不要露出紆尊降貴的姿態,或用睥睨的態度與同事、部屬說話。避免說出這種吃驚的話:「這真的是你做的?真讓我跌破眼鏡!」
◎言詞要明確,不要曖昧不清,否則顯得很沒誠意,你要盡可能說得具體。別說: 「這件事你做得太棒了!」改說:「你把週轉時間縮短了半個小時,真是意義重大。」多用動詞與名詞,少用形容詞和副詞。
◎避免讓人感覺你在拍主管馬屁,所以要讚美主管,最好等他有了具體成就時,再向他道賀。
當你覺得需要批評別人時,先深呼吸、暫停一下,開口以前先快速查驗一下現實情況到底為何:
◎所有的批評都應該對事不對人,你可以批評某項議題、專案、行動或結果,可是千萬不要批評某個人的本質、態度或性格。
◎出言批評前,先確定一下眼前狀況是否真的需要批評,問問自己:「這件事真的值得批評嗎?」
◎批評以前,先想清楚眼前情況是否能夠改善或矯正?如果批評也於事無補,乾脆閉嘴。
◎開口批評前,務必先取得別人同意,「你願意聽聽我對這件事的想法嗎?」
◎選擇恰當的時間和地點。千萬不要在他人面前批評任何人,以免引起當事人的尷尬。你可以先和對方約個時間,「約翰,我想和你討論一件事情,你什麼時候有空,可以讓我們坐下來好好談談嗎?」
◎以實質內容佐證批評。批評時忌諱語焉不詳,你要講出具體的問題、事件、行動,「馬克,我希望我們都能更加主動協助顧客。下一次你站在業務前線時,至少要主動向三個顧客提問:『您需要幫忙嗎?』」
◎準備好幾個有用的選擇方案,在你破壞的同時,永遠要建設,「這個方法對我們不管用,因為花費太多時間。我們來試試看別的辦法….」
◎用隨興、友善的口吻,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例如:你必須、你一定要,你可以這麼說:「約翰,我覺得你會發現,直接這樣做的效果比較好。」
◎可能的話,用褒獎來沖淡批評。避免讓對方聽了你的批評後,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你確實解決了前面兩個問題,不過第三個問題還是存在,我們來檢討一下有沒有替代方案。」
◎不要連續砲轟對方,一次只針對一個問題發言。「最重要的是把○○○弄好。一旦這個搞定了,我們就能收拾其他項目。」
◎不要批評完就一走了之,事後你要給予正面回饋,包括讚美、恭賀與感謝,「比爾,謝謝你做的這些改變,效果真的很棒!我們至少提升了二○%的業績。」
◎不要口出威脅或揚言會有可怕後果。這並不表示你應該避免批評某件事可能帶來的後果,也不表示你應該盡量大事化小或粉飾太平。你要做的是保持客觀與就事論事,批評永遠要對事不對人。「我們在某幾個部分仍然有問題,現在大家坐下來討論,把這些問題一個一個解決掉。」
(本文轉載傑克.葛瑞芬新書《最近,你為公司做了什麼》,由大是文化出版)
全文網址: 不傷害人的十二種批評方式 - 最近,你為公司做了什麼 - 全球書選 - udn全球觀察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401867#ixzz22YJ7V9wc Power By udn.com
2012-08-01
鄧惠文: 台北簽書座談會筆記
《感謝粉絲Ally Huang提供這麼詳細的分享會內容筆記》
※問題一:
為什麼要認識自己?如何認識自己?
鄧醫生回答:
就像書名直說無妨,能有直說的能力,是來自於了解自己,人都有和別人建立關係的需求,家人、友情、愛情,工作上的同事...。認識自己,就可以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就像去買衣服也要是在認識自己的偏好和型態size之下,才可以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衣服。
一個人如果可以認識自己的話,就可以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人以及如何做出適當的應對.而如何了解自己,是一個很大的功課,認識自己是不停止的功課,要對自己的感覺誠實,要把自己的感覺記錄下來,感覺和認識自己的強處,並且了解到,這一切,全都是自己內心對自己的呼喚。
常常有人在溝通上出現了問題,是因為溝通上忽略了真正的意圖。如果一個人A,看到了很好吃的餅乾,不停的要和另一個人B分享,B只是冷冷的說:『我等等想吃的時候再吃。』
如果A認為給分享才是愛,這時,A有可能感覺到很受傷,但,並不一定(給分享)才是愛的唯一基準,其實B有可能正在忙,其實B真的想吃的時候就會去吃,如果遇見一個可以給空間的人,也可以和B相處得很融洽.所以,認識自己在於,你可以知道,妳到底想溝通甚麼,你想要給一個人餅乾,到底是認為這是一種愛的表現,但,其實愛一個人有很多方式表現.還是你只是想要別人照你的方式去做?
※問題二:
一個幸福的婚姻,需要設定甚麼條件?
鄧醫生回答:
一段幸福的婚姻,並不是一開始設定完美條件。所有的關係,都是在不斷的碰撞和不斷的修復之下產生的,就像是不管什麼牌子的襯衫,多好多棒的品牌,它的釦子都要再把它縫得緊密勞實一點,要不然穿在身上動來動去和丟去洗衣機裡洗這樣不斷的碰撞,釦子都是會掉的.所以,要常常檢視自己的釦子是不是鬆了要補縫了。
兩個人相處總是會有些衝突,會有些埋怨。我想這就是釦子鬆了的時候,有些人覺得,如果在關係裡,自己當起抱怨的那一方,自己就是關係裡的破壞者.所以,不斷的吞下那些不愉快,直到消化不了之後就分手走人.其實這樣是不好的,當兩個人相處,心裡有不對勁,不舒服的時候 :
1應該要試著去溝通:雙方在溝通的時候,批評的人並不用覺得自己是破壞者.被批評的人也不用覺得自己的世界就像一道牆壁,被攻擊了要毀滅了。
2要知道兩個人之間有差異,要找方法去解決。
3兩個人在思考上,要能為他所愛的人,開放有彈性、具可塑性 (和被雕塑不同,被雕塑太過於被動)。具可塑性是指:他可以有所自主意識,為他所愛的人以開放的態度做出改變。
這和大家都在說的(愛自己)也許有點衝突,但,我想這是對(愛自己)有點誤解了。
(愛自己)並不是認為:甚麼都是自己對,甚麼好的都給自己,不付出,自己都不改變的自私愛自己,就是愛自己的真諦.
為另一個人的改變,也有程度上的分別:
我們可以在認識到自己和對方的差異之後,為對方可以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做事習性. 但不能改變自己的核心領域,比方說:對自己的理念,自己對於愛情的信仰.
比方說:一個人其實只能接受忠誠的愛情關係.另一方劈腿的時候要自己接受三方的關係,自己還過度委屈自己接受還去改變,這就侵略核心領域,是不能接受的了。
所以愛自己,其實包含了認識自己的能力和愛別人的能力,為別人調整改變進步的能力。
※問題三 關於三角形眼光?
鄧醫生回答:
小孩子和媽媽的關係,基本上一開始是一對一的關係,媽媽滿足了孩子所有的需求.但,孩子漸漸的成長,孩子會意識到,媽媽並不單只是滿足小孩他單一所有的需求. 媽媽要去滿足其他人的需要,比方說照顧爸爸和其他的兄弟姐妹。
當這個孩子因為飢餓在哭的時候,媽媽不一定可以完全滿足他的需要,當這個孩子被拒絕得時候也許就會產生出困惑、競爭、或是忌妒的心態.然而,其實當一對一關係打結的時候,我們可以健康的站出來,在打結的關係裡抽離.站出來自己評估,當一個客觀中立的第三者,去辨識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世界,去了解自己在意的人,也在意著其他的人.用開放的心,不狹隘的心,去接受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聲音。
如果要求別人只關注自己的需求、只可以喜歡自己,而不顧其他的人,只是停留在認為只有自己最重要的嬰兒時期了。
※問題四: 關於沒有絕對是非對錯的問題,別人一直逼問你,要你給答案的時候,該怎麼辦?
鄧醫生回答:
這個時候,很容易憤怒。關於在心裡默數一到十,想讓自己冷靜下來,其實沒有甚麼用,只會讓憤怒乘上十倍。
所以關於沒有絕對是非對錯的問題,別人一直逼問你,要你給答案的時候有三個步驟:
1評價他的說法、他的意識型態、他的為人: 如果,他是個回教徒,當他問你:到底該不該吃豬肉的時候? 雖然沒有絕對是非對錯,但他堅持他的說法,你也不用和他計較了.
2評價他批評你的動機: 有些人和你是站在相對的位置上的,有些人攻擊你,其實他是有所求的。沒有絕對是非對錯的問題,別人一直逼問你,要你給答案的時候,往往也要視你站在哪個立場了。
一對夫妻,當一方有了外遇,到底是夫妻裡被背叛的可憐,還是,外面那個一直沒有確切定位、確切歸屬的人可憐?還是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的人可憐?
當你的立場是相對的時候,對立者指控,甚麼是對、甚麼是錯,也許你會有所矛盾,也許也沒有絕對的對錯.但,這時,也只有自己下決定了.這還是取決於你要了解你自己,你必須知道,你自己到底要甚麼。
3評價你和他之間的關係: 如果對方是一個你信服的人,我想他的論點會影響你對錯的判斷很多.或是,對方是你的老闆上司,我想,他的要求會讓你的判斷受到很多牽制.如果都不是的話 我想也就聽聽就好。
所以關於沒有絕對是非對錯的問題,別人一直逼問你給答案的時候,如果這三點都仔細的考量了我想就可以自在的面對這樣問題了。
※後記:
她自己開玩笑的說:『(不是別人對她說): 疑!!照片比本人好看耶!!』 (笑)
鄧醫生也說自己真的沒做醫美,還是覺得自然的自己最好。
而鄧醫生最討厭別人對她說:
Top1:妳真是理性,可以分析出這麼精闢理性的見解。
殊不知,所有精闢的見解,這都是鄧醫生在巨大的感性下,在情感痛苦困惑中理(悟)出的感想(道理)。
Top2:你想太多。
別人的一個舉動,可能讓鄧醫生有苦惱、失望、生氣、傷心....很多很多種想法。
最後鄧醫生可能會回應對方『你的舉動,你讓我失望中帶點生氣。』
而她真的很討厭別人對她說:你想太多 。
大概是小時候有很多想法都被壓抑了吧!很多時候都被要求不要發表太多意見,所以很多想法都在腦海裡,心裡真的有很多很多的想法,還好現在很多的想法都整理出來了,也都發表出來了。
最後,關於親子關係
對孩子不要當一個太強勢,太強烈的父母。
太強勢,太強烈對應關係下,只會產生配合或是遠離!!
※問題一:
為什麼要認識自己?如何認識自己?
鄧醫生回答:
就像書名直說無妨,能有直說的能力,是來自於了解自己,人都有和別人建立關係的需求,家人、友情、愛情,工作上的同事...。認識自己,就可以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就像去買衣服也要是在認識自己的偏好和型態size之下,才可以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衣服。
一個人如果可以認識自己的話,就可以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人以及如何做出適當的應對.而如何了解自己,是一個很大的功課,認識自己是不停止的功課,要對自己的感覺誠實,要把自己的感覺記錄下來,感覺和認識自己的強處,並且了解到,這一切,全都是自己內心對自己的呼喚。
常常有人在溝通上出現了問題,是因為溝通上忽略了真正的意圖。如果一個人A,看到了很好吃的餅乾,不停的要和另一個人B分享,B只是冷冷的說:『我等等想吃的時候再吃。』
如果A認為給分享才是愛,這時,A有可能感覺到很受傷,但,並不一定(給分享)才是愛的唯一基準,其實B有可能正在忙,其實B真的想吃的時候就會去吃,如果遇見一個可以給空間的人,也可以和B相處得很融洽.所以,認識自己在於,你可以知道,妳到底想溝通甚麼,你想要給一個人餅乾,到底是認為這是一種愛的表現,但,其實愛一個人有很多方式表現.還是你只是想要別人照你的方式去做?
※問題二:
一個幸福的婚姻,需要設定甚麼條件?
鄧醫生回答:
一段幸福的婚姻,並不是一開始設定完美條件。所有的關係,都是在不斷的碰撞和不斷的修復之下產生的,就像是不管什麼牌子的襯衫,多好多棒的品牌,它的釦子都要再把它縫得緊密勞實一點,要不然穿在身上動來動去和丟去洗衣機裡洗這樣不斷的碰撞,釦子都是會掉的.所以,要常常檢視自己的釦子是不是鬆了要補縫了。
兩個人相處總是會有些衝突,會有些埋怨。我想這就是釦子鬆了的時候,有些人覺得,如果在關係裡,自己當起抱怨的那一方,自己就是關係裡的破壞者.所以,不斷的吞下那些不愉快,直到消化不了之後就分手走人.其實這樣是不好的,當兩個人相處,心裡有不對勁,不舒服的時候 :
1應該要試著去溝通:雙方在溝通的時候,批評的人並不用覺得自己是破壞者.被批評的人也不用覺得自己的世界就像一道牆壁,被攻擊了要毀滅了。
2要知道兩個人之間有差異,要找方法去解決。
3兩個人在思考上,要能為他所愛的人,開放有彈性、具可塑性 (和被雕塑不同,被雕塑太過於被動)。具可塑性是指:他可以有所自主意識,為他所愛的人以開放的態度做出改變。
這和大家都在說的(愛自己)也許有點衝突,但,我想這是對(愛自己)有點誤解了。
(愛自己)並不是認為:甚麼都是自己對,甚麼好的都給自己,不付出,自己都不改變的自私愛自己,就是愛自己的真諦.
為另一個人的改變,也有程度上的分別:
我們可以在認識到自己和對方的差異之後,為對方可以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做事習性. 但不能改變自己的核心領域,比方說:對自己的理念,自己對於愛情的信仰.
比方說:一個人其實只能接受忠誠的愛情關係.另一方劈腿的時候要自己接受三方的關係,自己還過度委屈自己接受還去改變,這就侵略核心領域,是不能接受的了。
所以愛自己,其實包含了認識自己的能力和愛別人的能力,為別人調整改變進步的能力。
※問題三 關於三角形眼光?
鄧醫生回答:
小孩子和媽媽的關係,基本上一開始是一對一的關係,媽媽滿足了孩子所有的需求.但,孩子漸漸的成長,孩子會意識到,媽媽並不單只是滿足小孩他單一所有的需求. 媽媽要去滿足其他人的需要,比方說照顧爸爸和其他的兄弟姐妹。
當這個孩子因為飢餓在哭的時候,媽媽不一定可以完全滿足他的需要,當這個孩子被拒絕得時候也許就會產生出困惑、競爭、或是忌妒的心態.然而,其實當一對一關係打結的時候,我們可以健康的站出來,在打結的關係裡抽離.站出來自己評估,當一個客觀中立的第三者,去辨識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世界,去了解自己在意的人,也在意著其他的人.用開放的心,不狹隘的心,去接受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聲音。
如果要求別人只關注自己的需求、只可以喜歡自己,而不顧其他的人,只是停留在認為只有自己最重要的嬰兒時期了。
※問題四: 關於沒有絕對是非對錯的問題,別人一直逼問你,要你給答案的時候,該怎麼辦?
鄧醫生回答:
這個時候,很容易憤怒。關於在心裡默數一到十,想讓自己冷靜下來,其實沒有甚麼用,只會讓憤怒乘上十倍。
所以關於沒有絕對是非對錯的問題,別人一直逼問你,要你給答案的時候有三個步驟:
1評價他的說法、他的意識型態、他的為人: 如果,他是個回教徒,當他問你:到底該不該吃豬肉的時候? 雖然沒有絕對是非對錯,但他堅持他的說法,你也不用和他計較了.
2評價他批評你的動機: 有些人和你是站在相對的位置上的,有些人攻擊你,其實他是有所求的。沒有絕對是非對錯的問題,別人一直逼問你,要你給答案的時候,往往也要視你站在哪個立場了。
一對夫妻,當一方有了外遇,到底是夫妻裡被背叛的可憐,還是,外面那個一直沒有確切定位、確切歸屬的人可憐?還是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的人可憐?
當你的立場是相對的時候,對立者指控,甚麼是對、甚麼是錯,也許你會有所矛盾,也許也沒有絕對的對錯.但,這時,也只有自己下決定了.這還是取決於你要了解你自己,你必須知道,你自己到底要甚麼。
3評價你和他之間的關係: 如果對方是一個你信服的人,我想他的論點會影響你對錯的判斷很多.或是,對方是你的老闆上司,我想,他的要求會讓你的判斷受到很多牽制.如果都不是的話 我想也就聽聽就好。
所以關於沒有絕對是非對錯的問題,別人一直逼問你給答案的時候,如果這三點都仔細的考量了我想就可以自在的面對這樣問題了。
※後記:
她自己開玩笑的說:『(不是別人對她說): 疑!!照片比本人好看耶!!』 (笑)
鄧醫生也說自己真的沒做醫美,還是覺得自然的自己最好。
而鄧醫生最討厭別人對她說:
Top1:妳真是理性,可以分析出這麼精闢理性的見解。
殊不知,所有精闢的見解,這都是鄧醫生在巨大的感性下,在情感痛苦困惑中理(悟)出的感想(道理)。
Top2:你想太多。
別人的一個舉動,可能讓鄧醫生有苦惱、失望、生氣、傷心....很多很多種想法。
最後鄧醫生可能會回應對方『你的舉動,你讓我失望中帶點生氣。』
而她真的很討厭別人對她說:你想太多 。
大概是小時候有很多想法都被壓抑了吧!很多時候都被要求不要發表太多意見,所以很多想法都在腦海裡,心裡真的有很多很多的想法,還好現在很多的想法都整理出來了,也都發表出來了。
最後,關於親子關係
對孩子不要當一個太強勢,太強烈的父母。
太強勢,太強烈對應關係下,只會產生配合或是遠離!!
訂閱:
文章 (Atom)